李树明:金 门 战 役
解放军在金门战役中全军覆灭的教训,除敌我双方已形成的共识,即骄傲轻敌,登陆部队指挥不统一,情报不准确,潮汐气象掌握不准,输送船只不足等原因,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登陆部分部队政治思想基础不牢,基层官兵缺乏顽强的斗志。
(资料图)
据国军资料,解放军登陆部队9000多人,除3000余人阵亡外,其余6000余人均被敌所俘。除最后坚持在古宁头村落里打尽最后一枪一弹,大多身负重伤的少数官兵被俘外,解放军部分官兵在战场上主动缴械的场面多次出现。时任敌战车连排长的张月回忆说:“敌人望风披靡,毫无招架余地,只有投降,别无他途,纷纷将枪送到我们车上来,遵照指示,双手抱头,坐到指定的空地上,俘虏越来越多,我们车里车外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武器,炮塔几乎摇不转了。”
营长赵树泽回忆:“当时敌俘数目大于我军兵力六倍以上(营指挥所兵力仅80余人),虽然因我士气高昂,部署适切,敌俘不敢妄动。但终须严予看管以防突变。笔者于古宁头作战第一日,因伤亡过重,挑选曾在国军中服役之敌俘数十人临时编入各班以补充战力,此非得已,但对士气及战力均有较佳之影响。”(《金门大捷三十周年口述历史座谈会纪实》,载《近代中国》第12期,1979年8月)
据国军有关资料,大约有1000多名俘虏战时即加入国军与解放军登陆部队作战。时任营长的徐逑说:“拂晓时,自观音亭山驶下战车3辆,行至沙滩,成一字队形,枪炮齐发,扫荡共军,我看敌兵四处逃窜情形,即指当面之敌虽多,已成乌合之众,但届时如有敌干集中指挥来攻,则不但我之阵地难保,更可能影响整个战局。遂命副营长兼第六连长史堃,集中附近官兵约40余人,有枪者持枪,无枪者(运补弹药之炊事文书等)持手榴弹,会同第4连由观音亭山向沙滩进击,由号兵3人吹奏冲锋号,副营长在前领导,我在后督阵,由正面冲出。官兵怒吼,杀声霹天,顷刻间,即见敌兵约百余人。高举双手投降。此次战役,我营俘敌共 1037人,武器甚多。”
时任201师601团团长的雷开瑄说:“除部分堡毁人亡外,其余各堡均坚守到底,使进攻共军无处藏身,天将明时,暴露于我阵地防御火网之前,即有千余共军于我军阵地前弃械投降,其余共军,则窜入古宁头南北山村庄,居嵎顽抗,本团1、3 营,联合于26日午后肃清南山之敌,最后顽抗之敌军三千余人,亦于27日晨全部缴械投降,而结束古宁头战斗。总计此次战斗,共俘获共军约七千余人。”(《金门大捷三十周年口述历史座谈会纪实》,载《近代中国》第12期,1979年8月)
胡琏也说道:“未知此时尚有3000余待俘之共军,及由厦门增援而来之一营,尚困伏于古宁头村北之海岸断崖下,正进退不能,彷徨无计中。27日上午9时 30分我战车及步兵搜索前进时,突然发现此庞大之人群,当即令其投降,此辈见大势已去,抗亦不能,乃束手归降。”“忽有一队约百名之共军,武装齐全,自山涧间跃出,未经包围战斗,彼乃自动解除武装,可为当时战场上混乱情形留下一写照”。(胡琏《泛述古宁头之战》,台湾国防部印刷厂,1975年8月15日)
国军从金门战地最高指挥官到班长、排长的一致回忆大概不会有大的误差。解放军登陆部队缴械投降(被俘)集中在四个地点。
一是我军从垄口至东一点红突击部队在观音亭山附近失利后,缴械投降近千人;二是25日天明后,金东守敌在坦克引导下横扫东西一点红海滩时投降千余人;三是围攻最后据点古宁头、南北山时,弹尽粮绝,被俘数百人;四是敌清扫战场发现古宁头濒海断崖下集结了约3000人,在突围无望的情势下,第246团团长孙玉秀负伤自杀,余大部投降。
除古宁头、南北山被俘人员外,其余三处降敌者,大多缺乏战斗意志,在失去上级指挥情况下,难以坚持战斗。究其原因,登陆部队基层大多是解放战士,也有一些是解放大军南下途中参加的新兵,都来不及整训,政治思想觉悟不高,战斗精神不强。
教员说:“军队的基础在士兵”。这一情况可以看出战斗精神教育的重要,士兵基础的重要,是我们要认真记取的重大教训。
作者简介:李树明,1945年生,江西宜春人,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在军区某部政治部服役,上世纪80年代中期转业地方党委宣传部门工作,退休后业余爱好党史、军史研究,发表三十余篇相关文章。
关键词: